漂白剂是能够破坏抑制色素的形成,或者是能够使物品褪色,漂白剂分为氯漂白剂和氧漂白剂。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氧漂白剂都是通过过氧化氢或者会释放过氧化物的化合物,来达到漂白的效果。漂白剂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目前临床上和家用常用的漂白剂是84消毒液,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漂白剂对于病毒、真菌、芽孢、细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中国部分漂白剂还可以使用于食品加工业。。
一、漂白剂为什么属于危化品
漂白剂有很多种,有漂白粉、漂白水等,我们经常使用的84消毒液就属于漂白剂的一种。
常用的化学漂白剂分为两类:氯漂白剂和氧漂白剂。氯漂白剂含次氯酸钠,而氧漂白剂则含有过氧化氢或一些会释放过氧化物的化合物,譬如过硼酸钠或过碳酸钠。之所以将漂白剂列入危化品行列,主要原因就是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危险性和刺激性。
1、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经常用手接触次氯酸钠的工人,手掌会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并且灼伤人体外表面。此化学物质还有致敏作用。受高温会分解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危害人体安全和破坏周边环。
次氯酸钠溶液放出的游离氯也会引起人体中毒,人体吸入后与体内的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可以透过细胞膜,破坏细胞完整性,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导致死亡。
次氯酸钠与有机物或还原剂相混易爆炸,水溶液碱性,并缓慢分解为NaCI、NaCIO,受热受光快速分解,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另外,次氯酸钠对于水体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能造成水生物的死亡,需要注意处置方式。
2、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即是双氧水。过氧化氢自身不会燃烧,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该化学物的蒸气会对对呼吸道造成强烈刺激,眼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液体会导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气氛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锨、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过氧化氢还是致癌物。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初步整理参考的致癌物清单中,过氧化氢位于3类致癌物清单之列。
漂白剂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危险化学物质,因此漂白剂自然具有相关的危险性,因此,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将其列为第5.1类氧化剂。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漂白剂可能带来的危险呢?
二、漂白剂危害的预防措施
1、使用漂白剂时要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漂白剂碰触到皮肤。
2、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若混合使用,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室内环境。
3、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要放置于阴凉、通风的位置,避免高温,远离火种,且包装要严密,避免与空气接触,同时应与其他清洁产品分开存放。
4、一旦与皮肤或其他器官接触,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严重时要及时就医,不能耽误时间,以免错失治疗时间。
经营售卖漂白剂需要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使用漂白剂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受到伤害。如需咨询危化证办理,可联系上海剑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您提供专属服务。